跳到主要內容
藏品資訊-大標題[電腦版]
藏品資訊-小標題[行動版]
:::
潘巨源行書《廣大高明》橫披藏品圖,第1張

圖檔授權標示:


潘巨源行書《廣大高明》橫披藏品圖,第2張

圖檔授權標示:


潘巨源行書《廣大高明》橫披

創作者說明:潘巨源(?),字琢雲,活動於清代光緒中葉至日治昭和時期,臺北士林人。畢業於臺北師範學校,長久服務於教育界,擅長書法,平日尤以草書見長。

主題類別:書法

材質:紙質

創作年代:1930~1930

創作年代描述:昭和庚午

尺寸描述:192.5 x 45.3 x 1.8 (公分)

登錄號:03-001-108-0007-0001-0

關鍵字:潘巨源、琢雲、臺北、中庸、清代帖學

藏品描述:釋文:廣大高明。昭和庚午秋,琢雲潘巨源。印文:潘巨源印(白文)、琢雲(朱文)、樂天知命(白文)。十八世紀開始,臺北盆地開始移入漢人拓墾,農業產收與貿易出口逐漸提昇,帶動文教事業的發展。檢視與潘巨源同時代且地域相近的書法家,如杜逢時(1865-1914,新莊)、洪以南(1871-1927,萬華)、李學樵(1983-1951,大稻埕)、林知義(1876-1937,八里)等人,相同於清代士人、學子所受的科舉教育,傳統科舉要求試卷書寫,必須達到線條典雅、結構整齊與章法統一,帖學成為此時期的書學主流。因此這時期的楷書多見歐、顏、柳、趙的風貌;行書則以二王、米、董、趙為基調,雖然各人學書取徑不盡相同,融通後卻有著面貌相似的線條結體。本作品內容為「廣大高明」,出自《中庸》:「君子尊德性,而道問學。致廣大,而盡精微;極高明,而道中庸。」語指君子尊崇德行修養,累積學識涵養,而窮究精妙奧微的真理,並且奉行中庸的處事之道。此為傳統知識份子所依據的立身準則,於人於己,皆有自省惕勵的作用。作品為橫幅榜題,考量具有日常生活的實用性,歷來書家多以端體書寫此種形式。潘巨源此作的字形,中宮緊縮,摻合歐陽詢、柳公權背勢結構;提案分明,線條透露出趙孟頫流暢的書寫筆意,通篇謹嚴,適合懸置於廳堂陳設。

藏品描述-授權標示: